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的前身为生物工程学系教工党支部,是建在生物工程学科生物催化与微生物发酵创新团队上的教师党支部。支部现有党员3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3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9人。2018年,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
在学校、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支部围绕“政治引领强、作风建设硬、事业发展快、示范效应好”的总体建设要求,坚持“聚焦对标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激情探索、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支部坚决贯彻“七个有力”的建设要求和任务,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实到党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实到党支部,努力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广大党员亦成为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先进标尺和先锋形象。支部于2021年获“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多名党员获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工程技术奖)”等国家级、省部级表彰,支部创新实践案例入选浙江工业大学校企地“党建共同体”优秀案例集等。
一、工作思路
支部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围绕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坚持立足学科前沿、面向社会发展,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科研首位,从基础研究、工程创新到产业化全链条发展;支部为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师能力,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部致力于把科研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上,通过战略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方式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支部参与组织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活动,助力山区26县及革命老区生物产业的发展。
二、做法成效
(一)潜心钻研教改,推动学科建设
支部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着力推进一流高峰学科建设,强化专业内涵建设。2019年、2021年,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分别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支部成员郑裕国院士领衔主讲的《生物工程设备》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汤晓玲老师主讲的《生物化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二)聚焦“三生”理念,培育四有青年
支部聚焦“生物·生命·生活”主题,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举办系列课程建设研讨会,不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打造“红色能量站”,推行良师有约、良师导航等活动,拓宽育人载体,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近年来,支部成员指导学生获校级以上课外科技竞赛奖45项,指导学生连续五年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上斩获金奖,多次斩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三)对标企业难题,引领产业升级
支部坚持将支部建在学科方向上、党小组建在研究团队上,把科研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上、把学问做在重大产业上。近三年来,支部成员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100余家企业,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生物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团队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签署10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6项,助力手性生物制造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建设。
(四)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国家需要
支部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社会服务,依托学科、平台实验室,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咨询服务,紧扣生物制造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服务地方经济。近三年来,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和浙江省专利金奖各2项,支部成员年人均科研到款超过100万元,实现党建与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双促进,有力支撑支部所在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支部还组织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论坛“生物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分论坛、“智汇产业链·振兴大别山”院士专家黄冈老区行等活动,助力山区26县及革命老区生物产业的发展。
三、经验启示
(一)强化政治引领,狠抓支部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与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在全校基层支部中率先建立支部纪检委员制度,建立“三张清单”;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系制度,推进高知群体的发展党员工作;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落实每天30分钟的“学习微早会”,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规范性。2019年8月1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以《这个党小组20年来坚持开早会》为题,刊发相关报道。
(二)夯实阵地建设,建设党建共同体
凸显“双带头人”作用,支部书记成立党建工作室,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工程。支部成立以来,先后与生物杭州娃哈哈集团、杭州医药港小镇、浙江华康药业、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党支部、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相关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结对共建推进校企地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实践育人,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与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在重大项目上携手成立VY01项目组临时党支部,进一步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科研项目的合作与发展,实现资源互助、互补、互促,构建党建共做、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的“党建+科技”合作共赢新模式。
(三)创新工作载体,打造党建影响力品牌
建立具有支部特色的“一课一会”学习制度,开展“院士党课”“院士有约”“院士第一课”等活动,提升样板支部示范性和辐射面。支部成员郑裕国院士在全国高校“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浙江启动仪式上作首场授课,微视频《探索未知、激情求解》入围全省“学榜样、践初心”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在学习强国、公交地铁等平台联动展播,播放量超10万+,是唯一入围的全省高校作品。开展“党员在身边”等系列主题活动八场,让入党初心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
(四)严格教育管理,涌现先进模范
开展“学身边人、履本职事”岗位争先活动,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沈寅初院士获评中国农药学科终身成就奖,郑裕国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2年支部组织委员程峰同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支部成员新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8人次,多人先后获评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以及省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大年式教师党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支部与省教育厅办公室党支部“党建共同体”签约仪式
郑裕国院士与青年学子座谈,共话初心使命
郑裕国院士为全院新生上“院士第一课”
党支部前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