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四个面向”,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品牌“双提升”、学生理想抱负水平和升学率“双提升”、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学生工作方式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立足学生成长需求,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创新举措,五年来,在理念体系、综合改革、思想育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就业育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以体系设计为统领提升育人理念
五年多来,学校学生工作始终坚持“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理念,全面实施大学生成长助航计划,不断深化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和谐稳定与成长帮扶、接轨社会与理想就业”三大育人综合平台建设,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追求卓越,切实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创新发展。学生工作体系从“12345”的格局发展提升为“X1+4+X2”学生工作格局和体系,学生工作进一步拓展到大学前和毕业后,进入高中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加强离校后1-3年毕业生学后服务,组织实施“四个一百”工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就业“百千万”工程,着力加强学生工作范式和品牌建设,全力构建高质量学生工作体系。
以专项改革为牵引推动学生工作发展
五年多来,学校学生工作结合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制定新高考招生改革落实方案。制定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和选考科目设置方案,优化招生专业(类)设置;推进“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合理设置报名条件,优化综合素质测试形式。二是建立四年一贯制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建立“分年度、分阶段”贯穿大学四年能力、素质培养计划,促进一、二课堂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三是建立育人成效标准体系。以毕业生“出口”导向为主要依据,明确毕业生升学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毕业生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及权重,纳入年度学院学生工作考核。四是建立教师课外育人工作机制。制订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师参与课外育人工作制,把教师课外育人工作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等基本条件。五是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修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等制度,建立学生多元化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学生评优评奖办法。六是加快智慧学工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智慧学生管理、智慧学生服务、智慧学生预警、智慧精准决策为主线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学生工作管理科学、顺畅和高效。
以思想引领为基石倾心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深入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完善五育并举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深入实施学生理论武装“铸魂工程”。充分发挥学生党建龙头作用,打造“红色工大”思政工作体系,加强“红旗领读人”“红歌嘹亮”“红色家书”“红星引领”“红心向党”等红色教育品牌建设。二是系统化改进学生日常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稻田里的思政课”、“知行大学堂”等系列活动,健全新生始业教育、毕业生教育、榜样教育等学生日常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卓越学风建设行动计划,提升学生理想抱负水平。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最美系列”“书香工程”“强体工程”等载体建设。协同推进落实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和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载体项目建设,学校连续5年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组织开展“示范班级、十佳大学生”“我要上典礼”“我要上封面”“我要做最美”等“寻找最美毕业生”系列活动,不断加强榜样教育。四是学生思政工作成效显著。策划组织劳动育人新模式“稻田里的思政课”得到光明日报、半月谈、浙江日报、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的报道,提升了学校美誉度。五是扎实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以最严要求最实作风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学生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学生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组建校园健康驿站学生线专班,配合属地社区、疾控部门和学校防控办做好疫情防控日常工作。六是全力做好莫干山校区搬迁和新校区建设。系统谋划学生搬迁事务,圆满完成莫干山校区学生搬迁工作;扎实推进莫干山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综合事务大厅、学生社区交流中心、网络思政一体化空间以及公寓楼公共空间等建设;建立莫干山学生综合事务沟通群,形成问题发现、意见反馈、处理解决、措施公告的长效机制。七是着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健全宿舍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学校—学院”“学校—社区—楼层—宿舍”双线并进的学生社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强化学生社区空间育人效应,打造“浸润式、场景式、下沉式、主动式”文化育人精品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精准资助为目标规范发展性资助体系
学校围绕以“立足扶困强化扶智”和“立足扶困凸显扶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麦田计划”资助育人工程,分阶段确定资助重点、细化资助任务、组织对象实施,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制定《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等文件,不断优化资助政策体系;加强发展性资助计划实践基地建设和项目资助,实施《绿色成长方案》,组织麦田行动校园前置体验活动,开展青风资助文化节系列主题活动,深化“一院一品”资助文化育人品牌建设。2019年,学校荣获省学生资助工作“三进三服务”优秀典型单位,“麦田计划”荣获省十佳资助品牌。2022年,《基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的大学生“麦田计划”资助育人工程》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泰隆之星”港澳访学交流
“麦田行动”
以全程帮扶为机制夯实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建立了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一是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优势,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本科新生全覆盖。《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课程获全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二是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构建“两月两周+”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体系,年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百余场。三是心理咨询服务量质齐升。夯实“三化四结合”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在坚持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的“三化”原则基础上,实现“咨询与指导、个体与团体、自助与他助、学校与医院”的“四个结合”。四是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4+2”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危机干预工作及时有效,严格落实心理特殊群体“五个一”筛查和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逐步形成“一站一空间”、“一站一队伍”“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的工大范式。五是心理育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咨询师三年轮训制度,推进辅导员全员心理育人认证答辩,提高心理育人工作队伍胜任力。学校《“五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在省校园安全稳定会议上分享交流,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推介。省委副书记黄建发、省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副省长陈岳冲等省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浙江工业大学“五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经验在浙江省校园安全稳定会议上分享交流
以网络育人为阵地发挥数字智治优势
学校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一是打造学生成长融合服务平台。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学生校园相关应用整合集成,建好学生PC端综合信息门户、手机端工大钉平台,陆续上线心理咨询预约、辅导员下寝、辅导员评价等应用,协同推进学生数据中心建设,为动态精准把握学生思想状态、“靶向”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学校智慧社区特色应用获2021年省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场景建设单位。二是推动形成全媒体矩阵。坚持优化“互联网+”思政平台体系的生态系统设计,建立网络育人互动格局。目前,校院两级学生线共开通微博900余个,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30余个,线上线下共同形成了“精弘毅行”“书香工大”等网络文化品牌成果。三是打造网络思政新团队。以一体化网络思政教育空间为平台,成立辅导员工作室(网络文化方向)、网络直播室、新媒体工作室等团队,培育思政骨干力量,推动网络育人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学生工作数字治理平台建设框架
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多样化配备、分类别培养、专业化发展”理念,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是充分落实辅导员岗位设置和足额配备。学校现有专职辅导员144人、四年制兼职辅导员78人、普通研究生兼职辅导员41人,并且鼓励青年博士、优秀校友等担任兼职辅导员。二是实施“辅导员素质提升计划”。学校党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工大党〔2022〕90号),将专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干部人才队伍整体培训规划与建设,创建10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举办知行大学堂、“与你同行”辅导员沙龙,扎实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五年多来,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省辅导员年度人物4人、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省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35项课题获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立项。三是制定辅导员工作规范。建立健全责任辅导员制,加强辅导员管理考核,完善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评价体系。建立辅导员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形成学校评价、学院评价、学生评价、提升指标考核、反向指标考核五位一体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暑期学生工作研讨会
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心理助人能力认证答辩
以优质生源为目标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将招生工作列为事关人才培养全局的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一是持续推进“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建设百所重点中学生源基地,选聘百名专家教授,组建百支招生宣传队伍,组织百场招生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学校招生工作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中国教育在线、腾讯教育等主流媒体上专题报道和特色推介。二是全力提升本科招生生源质量。研究制定按大类招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系列改革举措,合理布局省内外招生计划;精心实施“三位一体”招录工作,制定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综合素质测试方案,生源质量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需求。三是切实推行招生录取“阳光工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考试院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议事规则》和《普通本科招生录取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浙江省高校招生现场咨询会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做好就业育人工作
高质高效建设就业市场,助推梦想启航。一是打造“雇主品牌联盟”,构建校企地合作新模式。深入开展就业“一把手工程”“百千万工程”和访企拓岗专项行动,5年多来学校就业网注册单位达24000余家、HR俱乐部单位3000余家、雇主品牌联盟核心成员单位183家,累计举办宣讲会3700余场、招聘会180余场,引进28000余家单位进校招聘,发布招聘公告10万余条,提供岗位数超290万余个。二是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搭建优质资源新平台。将优势学科、优质生源和地方优质产业紧密衔接,2023年以来,举办紧密对接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程的“小而精、专而优”行业招聘会26场,引进用人单位1300余家,提供岗位3万余个。2023届毕业生中,2822人赴浙江省内“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涉及“315”“415X”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就业,占当届毕业生在省内社会就业总人数的65.28%。三是创设“组团式”招聘,探索校地协同新思路。定期走访省市县各级人社部门,创新性将人社部门纳入联盟成员,推进各地引才工作站建设,促进地市“组团式”招聘、“引才周”招聘。
稳扎稳打提升就业质量,加速成长远航。一是升学深造持续突破。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保持连续增长,2023届达41.53%;毕业生推免比例约12%,居省属高校首位。二是出国境留学层次提升。举办国际教育展等活动,年度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中,被全球QS排名前50高校录取人数超过40%。三是社会就业创优提质。赴世界及中国500强就业人数、中西部和浙江山区26县就业人数等各项高质量就业指标均稳中有升,超90%社会就业毕业生赴“一带一路”涉及地区建功立业。
用心用情加强就业育人,深化思想引航。一是厚植理想抱负,涵育时代担当。引导毕业生赴基层奉献青春,5年多来入选浙江省县乡机关选调生347人,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师生获评首届“全国高校基层就业卓越奖”2人,为浙江省唯一一所教师、毕业生均入选的高校。二是推进就业思政,完善全链就业教育。开展“最美毕业生”“家国共担当”等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四年一贯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基地,持续面向浙江北部片区高校毕业生开展培训。三是精准聚焦需求,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开设“职业推介所”,面向毕业生开展就业心态重塑、生涯规划指导、简历完善和面试技巧培训,向用人单位推介人选,破解毕业生应聘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简历没特点”“企业无反馈”等难题,获《中国教育报》头版专题报道。
学校举办省内最大规模校园招聘会
《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职业推介所’化解毕业生就业难题”
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就业创业相关平台和荣誉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学校2016届校友王云峰从校园回家乡、扎根基层沃土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