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学校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质量、贡献、战略”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过去的五年也是研究生规模快速增长的五年,在校学历研究生数量从五年前的8521人增长至156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数量从825人增长至1302人,分别增长81%和57%,博士生年招生数由196人增长至391人,数量翻番。学校现有各类在读研究生1546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02人。共有研究生导师189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28人。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种,硕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种,已形成了学术学位博士、专业学位博士、学术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等多层次、多类别、较为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顶层谋划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新使命,2021年6月9日至7月7日,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活动,明确目标、聚焦问题、解放思想、凝聚共识,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谋篇布局,构建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分别围绕“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联合培养、导师队伍建设等做了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各学院围绕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科教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体制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质量评价保障与监督体系、生源结构与招生选报机制优化、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等方面组织开展一系列座谈和研讨等活动。会后,学校发布《浙江工业大学全面推进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2025)》,确立了一个目标、四个原则、建设四大体系、实施十大行动,全面构建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
学校坚持“强工、精理、优文”的发展思路,紧密对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实施“一流学科高峰建设计划”和“人文社科类学科繁荣计划”,分层分类打造一流高峰学科。构建工科、理科、人文社科交叉融合,一流学科、重点学科、支撑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优化学位点布局,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支撑度、贡献度。
五年来,学校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理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双双取得突破,新增博士学位点数量在全国位居第四,浙江省位居第一。新增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达到9个,其中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学校共18个省一流学科,其中A类11个(含5个省优势特色学科)、B类7个。“十四五”时期1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其中省登峰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5个,省一流学科A类7个,B类2个,其中省优势特色学科数量、占比均居浙江省属高校首位。
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有力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
积极培育和评选校级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以评促建,通过发挥教学成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凝聚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新亮点,形成了校级项目基础夯实、省级成果丰硕、国家级成果良好的发展格局。强化各类研究生课程项目的顶层设计,以专项资助的形式加强优秀课程资源建设,全方位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出台多个文件,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启动实施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健全从招生、培养到奖助等系列配套政策,建立“本科生选拔、研究生培养、青年英才培育”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探索跨一级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地方实体研究院培养研究生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改革,探索产教协同培养新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2023年,由我校姚建华教授主持的《以“两个基地”建设引领的“立地登峰”机械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和吴宝教授主持的《国之问研知趣志致远——地方高校社科类研究生学术志趣培养探索与实践》等2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五年来,学校已先后获评省级研究生教育成果奖9项,获评全国科技小院2个、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91项、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3个(其中3个省级基地验收结果被评为优秀)、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2个,获立项建设教育部主题案例4项、国家艺术教指委在线示范课程2门、省级及以上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39项、浙江省优秀课程30门、“十四五”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
拓展合作交流,不断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与国际化培养模式
发挥协同育人优势,推进研究生校际、校所联合培养,与之江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浙江省人民医院等高校院所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积极构建“国际化培养环节”“分层资助体系”“海外联合培养基地”“本土国际化”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鼓励支持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交流;修订研究生课程及学分认定实施细则,鼓励研究生修读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课程。优化分层资助体系,加大海外短期访学的校级资助力度;疫情期间,学校对于在线和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给予同步资助优化资助范围。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开设研究生课程。建设一批海外联合培养基地和建设示范性研究生全英文/双语课程,鼓励学院建设核心课程群全英文课程。
五年来,研究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79人,研究生累计赴海外三个月及以上访学和参加国际会议363人。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全过程培养,努力造就优秀创新人才
以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提升为目标,出台导师岗位管理办法,完善了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机制,建立健全导师规范化培训和常态化评价考核机制。以导师学校为载体,建立学校重点指导、学院特色培训、学科日常学习交流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实现导师培训的“全员、全周期、全方位”覆盖。出台行业产业导师选聘管理办法,加强行业产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加强和推进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课程考核、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预答辩、答辩和学位评定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管理和监控,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与监控机制。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目标,修订了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科学设立多元学位标准,修订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进一步优化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机制。
五年来,总计授予研究生学位共14747人。研究生共获得国家学会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共6篇,国家学会类、全国教指委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含提名)7篇,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28篇,浙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0篇、浙江省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83项。
学校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急需,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稳步推进新时代学科建设和卓越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学成果奖
研究生教育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