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校召开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多元、开放、协同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路和举措。五年来,教务处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学校提出的“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学校“四大战略”,深入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育教融通,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打造全国高水平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示范窗口。
坚持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理念不断稳固
学校2020年6月召开第九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中共浙江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2021年制定《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及其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确定了学校“十四五”时期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四大品牌”、“八大体系”任务。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信念、理念不断稳固,思路日益清晰,为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内涵建设、提升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思政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落脚于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增设“四史”教育、劳动教育必修、艺术修养等模块课程,成立通识教育中心,“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完善“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实施“课程思政引领计划”,编撰课程思政“两库一指南”(元素库、案例库,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思政“四进”(进计划、进大纲、进教材、进课堂)机制,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5门,发起成立浙江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联盟,出版课程思政元素库、案例集10部。学校获批国家级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获评省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学校。
强化“四新”建设,一流专业体系不断优化
实施“专业瘦身计划”,建立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招生专业数量缩减至63个;实施“结构布局优化计划”,新增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新专业,84%以上理工科专业对接在浙实施的四大国家战略和浙江“315”科技创新战略领域、“415X”先进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专业内涵提升计划”,4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量位居全国第46位),1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实现一流专业全覆盖(除3个新设专业);强化专业认证,通过认证评估工科专业数达21个,位居全国高校第12位。
提升课堂质量,“学在工大”品牌进一步彰显
积极应对肺炎疫情危机,实现“立德树人标准不降、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全面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混合式、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改革,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5门,数量居省属高校之首。健全优秀教材建设机制,实施名师名教材建设工程,获批省“十四五”“四新”重点教材、省新形态教材74项,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实施核心课程平行排课、考教分离、校外专家命题、“五校联考”等,以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卓越学风建设。实施教学评议制度,设置首席教授和教学骨干岗,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强化以赛促教,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获全国高校青教赛、教学创新大赛等奖项4项,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跃升至全国第57位、全国地方高校首位。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深造率从33.84%跃升至51.4%,国内升学的本科生中54.35%被国内C9 联盟高校、985、211高校和中科院等一流科研院所录取;学校毕业生社会认可度持续攀升,7位校友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校友会2023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排名列全国高校第4位。
健全协同培养生态,双创教育成效更加显著
推进科产教融合培养,实施“行业精英进校园”计划,聘请270余名行业精英担任课程特聘教授,完善国家-省-校三级协同创新中心体系,入选国家级首批创新创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十百千”工程,建立全员、全程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体系,50余种学科竞赛覆盖所有学院,全校年均参赛达3.45万人次,生均1.68次。学校在全国本科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总排行榜上稳居前20,近五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5项,是迄今唯一斩获大赛季军的地方本科院校。
提升合作内涵,国际化育人渠道进一步拓展
建立中外合作培养、国(境)外访学、国(境)外短期交流和校内国际化短学期学习四位一体的4S模式(Sandwich、Scholarship、Second Campus Experience、Summer School),近五年4000余名学生在学期间赴国(境)外或线上交流、访学、实习、竞赛、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并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化品牌)专业14个,强化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打造“留学工大”品牌。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开设暑期国际化课程28门次,获批省级国际化一流课程22门。
强化条件支撑,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实施本科教学经费“六个一千万”工程,实施数字化教学新基建工程,提升网络基础服务和安全服务,改造升级 380余间教室,新建了一批虚实结合的工程创新训练和虚拟仿真实验室,建成52个智慧教室和一批泛在式学习空间。不断推进“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建成教务管理、网络教学、实习教学云服务、教师培训、在线听课看课平台“三大数据中心,五大管理服务平台”,贯通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推动教学服务向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转型。2021年学校入选国家智慧教育试点单位,2023年获评省数字化教育试点校。学校作为全省第一所高校高质量通过新一轮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全省本科高校审核评估“试点打样”。
开展有组织的教改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组织开展“四新”主题的教改系列研究,获立教育部新农科、新文科、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项,我校2022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文量位居全国公办本科高校并列第34位,汇编出版《创新如何“教”》教改案例,《立足“三个评价” 高质量提升学生“三创”能力》被评为浙江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深化X+Y一体化双专业交叉复合培养模式改革,获批省双学士学位复合培养项目2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个。学校2023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单位获评国家教学成果奖数量位居全国本科高校前60位。
一流本科教育大会
学校第九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课程思政案例集(三全育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