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这五年】奋力推进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

来源:设计与建筑学院 戚凤 党委研工部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发布时间:2024-04-11浏览次数:65

编者按: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浙江工业大学心怀“国之大者”、锚定“省之大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学校“两个基地”重要办学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实现了新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第八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浙江工业大学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通讯,全面呈现学校五年来改革发展成就,激励全校师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加快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期推出《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自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专项教育改革,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

实验室里,他们夜以继日、潜心科研;产业一线,他们开展创新实训、破解技术难题;田野乡间,他们“以苦为乐”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五年来,学校研究生规模显著增长,在校学历研究生数量从五年前的8521人增长至156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数量从825人增长至1302人,分别增长83.6%57.8%,博士研究生年招生数由196人增长至391人2023年学校招生研本比为1:1.003。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增长,学校扎实推进国内一流的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步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种,已形成了学术学位博士、专业学位博士、学术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等多层次、多类别、较为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党建领航,思想铸魂,构建新时代高水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164棒火炬手陈佳晨,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因数年如一日深耕志愿服务工作,工商管理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佳晨,被推荐为杭州亚运火炬手。作为学校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支教期间,她在自媒体平台展现西部乡村教育现状,引发数十万爱心人士的关注支持。她积极筹措善款,为万源市8所学校带来善款物资超80万元。

陈佳晨担任杭州亚运会丽水站第164棒火炬手


陈佳晨在自媒体平台展现西部乡村教育现状浏览量达100万次


全国高校第二批“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生物工程学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袁超男读研期间扎根助农惠农一线,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升级,她所研发的创新技术服务了24个县(市、区)的537户农户,惠及3100余亩农田,实现每年每户增收上万元,助力新疆石河子143兵团特色水果蟠桃远销海外。她的先进事迹和科技助农故事还被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光明日报》刊登袁超男的助农事迹


五年来,学校深入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内涵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引导广大研究生乘有为之风扶摇而上,怀逸兴壮志躬身入局,矢志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建引领,强根铸魂。学校充分发挥党建育人龙头作用,打造具有研究生特点的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构建“党建好声音”研究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学校党委书记每年为研究生新生党员上好“开学第一课”,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系列党课培训,为研究生党员“扣好第一颗扣子”,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五年来,学校持续打造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研究生十佳主题党日活动评选等工作品牌,用青春视角演绎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把理论学习、奋斗故事搬上展示舞台,涌现出百余项主题好、形式好、效果好的组织生活案例,研究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学校组织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

研说新语,析薪破理。学校精心打造“理论正当午”思政工作品牌,以“理论正当午”理论宣讲工作品牌为抓手,应时、应景、应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邀请二十大代表陈望慧深入解读会议精神,畅谈脱贫攻坚新成就;全国两会闭幕后,研究生代表走进“江南红巷”—小营巷聆听全国人大代表曹琛解读共富密码,体会城市社区治理新气象;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之际,亚运会艺术总监宋建明为研究生讲述亚运会“背后的故事”,感受东方美学新风尚。此外,还有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青年科学家等先锋人物、理论专家走进校园开展专题分享120余场,引领研究生在理论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2021年,“理论正当午”研究生思想引领工程项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五年来,学校着力打造省内首支研究生理论宣讲队伍——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先锋宣讲团”,选拔培养宣讲员150余名,推出系列宣讲课程170余门,听众辐射超10万人,获评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1项,校级以上各类荣誉奖项10余项,研究生宣讲员们用青年话语奏响理论宣讲时代强音。

“不论我们的专业背景如何,我们都要将自己未来的发展融入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去,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最年轻的党代表、浙工大“青说青听”青年科学家理论宣讲团成员、博士生宣讲员李亚飞一直以此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下工厂、进车间开展理论宣讲,讲述他用科研助力“卡脖子”技术攻关的经历。


李亚飞参加浙江工业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评选


聚力凝心,筑梦引领。城乡规划专业2023届硕士研究生程正俊毕业时,同时收到余杭区公务员和建德市基层公务员两个“offer”。他听从了心底的声音,选择了建德,扎根在山区。目前在建德市更楼街道湖岑畈村任党总支书记助理,选择的这条乡间小路亦是他的人生大道


2023年建德市新任公务员入职仪式上程正俊作为代表进行宪法宣誓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促发展,全面升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着力构建校院联动、校企互动的就业育人模式。重点围绕“国防科技、重要科研平台、国家重大发展区域、国企央企、国家选调生、中西部省份和浙江山区26县”等重点领域系统布局,推动毕业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引领,提高质量构建开放协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多位互通,凝聚共识开新局。2021年,学校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组织“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会”,出台《浙江工业大学全面推进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2025)》,实施“十大行动”、建立“四大体系”,奋力推进国内一流的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科教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加快培养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多向发力,提升国际化培养能力。五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积极构建“国际化培养环节”“分层资助体系”“海外联合培养基地”“本土国际化”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积极开拓短期国际访学项目、国际会议交流项目,建设国家留基委国际联合培养项目4项、校级海外联合培养基地18个,鼓励支持研究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加强国际合作培养,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

2021年,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得福(Mashinde Katombe Merveille),在刚果(金)主流媒体《未来报》、“刚果日报网”发表题为《中国—刚果(金)乡村发展的典范》的评论文章,他在文中指出中国发展模式值得刚果(金)和非洲其他国家学习借鉴,称赞非中关系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王得福作为代表参加了第五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


2019年至今,我校国家公派录取的研究生79人,近500名研究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其中三个月以上出国(境)访学和参与国际会议研究生363人次,国际化培养成效不断涌现。袁华栋、金成滨等多位海外访学归来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得益于学校积极推进和资助的博士研究生国际化协同培养项目,我能够赴美学习,在学术道路上更进一步。” 2019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罗剑敏说道。

多方联动,形成协同育人新模式。五年来,学校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科教融合,依托重大项目、优势学科,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术创新型人才;强化学科融合,推行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强化产教融合,形成地方实体研究院培养、头部企业卓越培养和科技小院培养等方式,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整合校企优质资源,着力培养特色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多措并举,提升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五年来,学校完善研究生全周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一系列文件办法,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优化学位论文管理流程,紧抓学位论文选题、中期检查、预答辩(预盲审)、答辩等关键环节,大力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与授位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机械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晔,瞄准微弧氧化技术瓶颈,结合激光在材料选区以及微区加工上的优势,将激光引入微弧氧化加工过程,提出激光同步复合微弧氧化加工新方法,突破技术极限,实现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今年他荣获第13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王晔在实验室


五年来,学校共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14747人。研究生累计获得国家学会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6篇,国家学会类、全国教指委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含提名)7篇,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28篇,浙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0篇。

 

服务需求,强化特色优化学科专业体系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一流学科。五年来,学校坚持“强工、精理、优文”的发展思路,紧密对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实施“一流学科高峰建设计划”和“人文社科类学科繁荣计划”,分层分类打造一流高峰学科。构建工科、理科、人文社科交叉融合,一流学科、重点学科、支撑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优化学位点布局,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支撑度、贡献度。1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其中省登峰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5个,省一流学科A类7个,B类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数量、占比均居浙江省属高校首位。


创新突破,学科影响力稳步提升。五年来,学校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理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双双取得突破,新增博士学位点数量在全国位居第四,浙江省位居第一。新增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达到9个,其中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化学工程学院朱艺涵教授在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任研究科学家一职近七年,胸中的困惑和迷茫却日渐翻腾。如何将自己的研究变得更有用,去影响更多的人?“只有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发挥特长,才能实现科技报国和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


朱艺涵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


五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长三角区域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学科专业优先在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领域布局。以学科评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和认证为抓手,加强对学位授权点的动态监测与预警,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推进医工结合、文理融合、理工交叉,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数字化、地理信息+智慧环保、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

 

新征程上,浙江工业大学将持续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邮编 310014
版权所有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ICP备06055204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26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