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中药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9月,是建在中药学学科上的师生联合党支部。2019年,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2年顺利通过验收。支部现拆分为第一、第二党支部,两支部现有正式党员73人,其中教职工党员16人、学生党员57人;具有博士学历1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3人,预备党员15人。
支部建设围绕学校、学院及学科的中心工作,对标争先、引领示范。培育创建期间,支部教工党员共获校级以上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2项,其中省级以上2项,相关成果发表核心期刊党建论文1篇;支部特色品牌活动先后获校级“十佳党日活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二等奖等,受到浙江卫视、浙江教育报等省级媒体报道。支部书记童胜强教授获评第七届全省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支部教工党员陈素红研究员当选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
一、工作思路
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学院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支部的根本性建设,以建设政治引领好、立德树人好、作用发挥好的“三好”党支部为目标,做深做实“七个有力”创建标准,重点围绕“三个聚焦”下功夫,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可示范、易推广、有实效的“课程思政”育人样板和“百草园”实践育人样板,实现党建工作全员参与、党建育人全过程覆盖、党建育人全方位融入的支部建设“三全”格局。
二、做法成效
支部积极探索师生联合党支部规范化、特色化建设思路,以“三聚焦”为药匙,不断推动党支部工作与中药学学科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引领新样板。
(一)聚焦“党建引领”抓协同,完善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建设
支部进一步落实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创新性推行“研究所所长负责下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从制度层面落实党支部对所在单位的重要事项的参与与决策能力,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双向互动,保障支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长效建设。以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为着力点,创建“党支部-中药系-研究所”一体化模式,创新学科会议、教学系会议与党支部会议“三会联动”,加强中药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党支部工作的深度融合。培育创建期间,中药研究所科研授权专利37项,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论文110篇,核心期刊论文24篇。支部教工党员获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领雁”计划项目2项、省基金面上项目3项。陈素红研究员受邀参加2021年科技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获评2021年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颜继忠教授与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获批中药先进制造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二)聚焦“立德树人”抓结合,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样板
支部制定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指数”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专题学习内容纳入支部理论学习计划中;实行“组会思政一刻钟”“领航导师+德育导师”等制度,探索“党建+课程思政+意识形态”联动机制。引导教师党员对《中药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推动建立党支部引领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思维导图法”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样板,实现了“课程思政”在中药学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全覆盖,实现“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的升级。《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被评为浙江省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示范课程,获2021年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近两年主持校级以上课程思政教改课题12项,其中省级课程思政教改课题2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篇;中药系获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中药学专业获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并推荐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三、经验启示
(一)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双融双促制度建设
支部利用中药系专任教师党员比例100%的组织优势,积极践行“研究所所长负责下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从制度层面落实好党支部在所在研究所重要事项的参与决策权,有力促进了中药系基层教学组织、中药研究所学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体化建设。
(二)加强思想建设,深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支部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开展了有意义的教学探索,对本科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建立德育导师制度,组织开展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建立了党组织引领下的本研课程思政建设思维导图。
(三)加强品牌建设,丰富“百草园”文化内涵
支部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双重使命,紧密结合中药学专业特色,创建“百草园”线上线下育人基地,打造“百草园·芬芳四季”中医药文化品牌,让“百草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支部合影
支部成果入选“十三五规划科技展”
“药守初心”礼包
“初心系列”慰问活动
“百草园”劳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