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之江学院商学院经贸学生党支部 | 以“360导学管家”品牌为抓手推动党建育人增实效

来源:之江学院商学院经贸学生党支部发布时间:2024-04-18浏览次数:10

之江学院商学院经贸学生党支部共有党员41人,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亮出身份、培养学生党员成为“六有大学生”的表率,在引领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中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支部先后荣获全省高校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案例,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支部建设创新奖”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一、工作思路

2011年11月,之江学院经贸学生党支部全面试行“360导学管家”平台,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载体,搭建“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楼层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四位一体的组织网络,开设“咨询窗口”,联合书院导师、学生党员成立帮扶小组,为学生提供360度全方位一对一、一对多有针对性的服务,构建学生互助帮扶机制,形成“七大举措”,建成“四大中心”。支部在校地融合中,集聚融合要素,把全国样板支部的优秀品牌与属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工作方法、党建精神的优秀传承相融合形成“三优”引领,不断丰富360导学管家品牌内涵,创新探索了“六学联动”机制,构建“345”校地协作机制,形成了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制度与文化相融合、教师与学生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做法成效

(一)以思政育人为抓手,创新学习形式,实现党建育人“具体化”。

一是强化常态化理论“联学”,规范组织生活。党支部着力推进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制定和完善制度办法。创新学习形式,与属地党支部建立党建联合体,通过建立日常联系、联学机制,利用有效载体联学,开展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活动,共同推动了主题教育入脑入心,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五星支部”。二是借助自媒体“促学”,打造“云上支部”。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促学”,联建支部开展云端主题党日活动和学习会,创建线上学习平台。推出“学习新思想,商院师生说”系列活动9期,通过师生党员读原文或微党课的形式推进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推出“我身边的榜样”系列活动9期,青年党员分享学习、科研、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故事,营造“党员办实事解难题”的浓厚氛围。

(二)以实践服务为载体,从校内到校外,实现党建育人“体验化”

一是创新载体“践学”,深化校地融合。将专业特色和优势与地方实际需求深度匹配,创新城市、农村党建志愿服务载体,将“360导学管家”党员实践品牌嵌入到服务载体功能中,成立校外工作站,拓展暑期社会实践、科教文化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站、周末公益课堂、关爱空巢老人、帮困助学、助力文明城市、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内容。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稽东镇竹田头村和柯桥街道大渡社区,开展驻地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共富密码,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通过样板支部带动,商学院党总支9个学生党支部也积极参与校地服务中,2023年累计服务了9个社区,3个自然村,参与学生500余人,累计服务工时5000余个。二是创新学习方式“研学”,充分整合红色资源。成立党员教育“红色”基地,赴柯桥街道和和稽东镇的红色教育基地,创新开展“现场学、溯源学”,组织党员赴谢家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示的驻村指导员制度传承馆、浙东运河博物馆、商阿大纪念馆等地学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强化责任担当。同时结合了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仪式,引导党员自觉接受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三)以产教融合为落点,探索互助育人模式,实现党建育人“实效化”。

一是通过产业学院“引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搭建学生实训实习平台,引入优质教学项目和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联合企业订单式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电商、外贸、营销类人才。与优质企业开展“职场体验行活动”5场,让学生能亲身接触岗位,丰富学生职场认知,强化专业认同。商学院成立“稽农云耕”项目,由支部成员牵头组成了学生团队60余人,已完成10余个社区的线下递推宣传,实现销售额30万余元,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二是借助党员“辅学”,推进结对帮扶。通过360导学管家平台,在原有的学业、心理、升学、创业和党建等五个咨询窗口基础上,与属地联合增设“爱心妈妈”窗口和党建指导员驻校服务站,全面升级服务。同时设立“生情观察员”、“公寓恳谈日”、“生情例会”、设计“生情观察日志”,开通立体化沟通平台,打通办事“最后一公里”。为学生提供360度全方位一对一、一对多等有针对性的服务。2023年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1000余个,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互助帮扶作用。通过样板支部开展朋辈帮扶活动,商学院逐渐构建起学生互助育人模式。 

三、经验启示

(一)要找准定位,增强组织服务能力,构建全方位党建工作体系。

支部将样板支部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支部党建工作阵地建设,辐射带动其他育人阵地建设,能够让支部党员有干事的平台,积极有效作为。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服务载体,及时了解、听取、回应师生意见和诉求,形成了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帮扶工作机制,着力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服务师生、促进中心工作等方面的作用。

(二)要拉高标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打造立体化党建教育模式。

支部重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进“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的贯彻执行。在管理和教育党员过程中,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采用多种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党员进行量化评价。创新学习方式和载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坚持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只做“有用功”,不做“无用功”,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

(三)要强化品牌,凝聚师生力量,践行全过程党建育人理念。

支部要注重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积极强化党建品牌建设。结合学生党支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在品牌建设中,注重与学生主体的互动和对话交流,将党建品牌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加以融合,提升党建品牌的实效性,从而形成学生认同的党建文化理念,凝聚品牌建设中的师生力量,让传承和创新支部党建品牌成为师生党员的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党建品牌持续化、长效化的有效手段。

支部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党员赴稽东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支部开展360学长辅导”活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邮编 310014
版权所有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ICP备06055204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2621号